2021-10-18 22:22

温度对SARS-CoV-2 M蛋白动力学有什么影响?

SARS-CoV-2由刺突(S)、膜(M)、包膜(E)和核衣壳(N) 4种主要结构蛋白组成。S蛋白在识别人体细胞表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受体并与之相互作用方面的重要性已广为人知,而温度对该蛋白正常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也已被广泛报道。

病毒膜蛋白是SARS-CoV-2中最丰富的结构蛋白。除了包裹病毒外,这些蛋白质还大量参与病毒的组装和繁殖。

在预印服务器上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10-50˚C温度下SARS-CoV-2 M蛋白的结构动力学。为此,研究人员发现,M蛋白的活性在相关体温时达到峰值,超过这个温度后,会令人惊讶地恢复到低温行为。

研究结果

冠状病毒家族的M蛋白具有高度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性,具有一个向外暴露的氨基末端和面向核衣壳的羧基末端结构域。M蛋白必须能够通过跨膜区域附近的连接,以及羧基端N、S和E蛋白与自己的副本结合。

当前研究的研究人员获得了最低的M蛋白构象异构体模型已经被先前的模拟显示稳定脂质双分子层,随后是嵌入在一个分子的脂质双分子层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 (DPPC)和dipalmitoylphosphoglycerol (DPPG)脂质在7:3的比例。水分子,以及钠离子和氯离子加入到体系中,构成一个10 × 10 × 13纳米(nm)的盒子。

偏差均方根是对蛋白质构象灵活性的测量,在10˚C、20˚C、30˚C、40˚C和50˚C的温度下进行评估,模拟时间为150纳秒(ns)。该体系在每个温度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在较高的温度下则略高。

在40˚C和50˚C的温度下,跨膜螺旋外侧靠近C端蛋白质区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靠近n端区域的其他几个溶剂暴露的残基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接下来,该小组在自由空间模拟单个M蛋白二聚体。选择C端和n端结构域的两个参考位点来跟踪各温度下单体之间的距离。

在低温下,二聚体进入亚稳态低能构象,在10-30˚C变化不大,后者的构象最稳定。相比之下,在50˚C时,由于热波动更大,构象分布更广。温度为40℃时,蛋白质结构稳定,分布窄,吉布斯自由能高,与10-30℃和50℃时不同。

接着,研究小组检查了脂膜的特性,发现在高温下,波动性和无序度越来越大。DPPG:DPPG 7:3混合物从凝胶态到液晶态的转变温度为41℃,在此温度下,膜的柔韧性急剧增加。

为了测试温度对膜蛋白聚集的影响,8种膜蛋白二聚体同时在脂质膜上建立模型。在10-20˚C温度下,未观察到聚集现象。相对而言,在30˚C下,膜蛋白二聚体在100 ns内开始形成,在300 ns完成整个过程。

膜蛋白二聚体的聚集速率与脂质膜的无序程度有关。因此,在40˚C时,在模拟的最初几个ns内开始聚集,直到250 ns时才开始稳定聚集,在50˚C时观察到非常快的聚集,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团簇。

随后在30和40˚C下进行了一个更大的模拟,在脂质双分子层上有64个膜蛋白二聚体,观察到类似的聚类行为。部分或完全形成的簇对脂质双分子层的膜曲率有影响,从而表明M蛋白在病毒出芽和裂变事件中的作用。

从这项研究和其他研究来看,尚不清楚M蛋白是否只对出芽事件负责。因此,作者预计未来的工作可能揭示这种关系的复杂性。

*我创造的通知

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科学报告,因此不应被视为结论性的、指导临床实践/与健康有关的行为的,或被视为已确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