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心脏病 > 正文
2021-10-19 13:21

确定新发心血管疾病的特定危险模式

Identifying specific hazard patterns for emerg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预测稳定状态下的动脉粥样硬化变化何时会发展为急性心血管疾病仍未解决。目前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的作者是第一作者Ulrich Flögel教授,医学博士,德国海因里希海涅大学医学院分子心脏病研究所,Düsseldorf,介绍一种成像技术——靶向多色纳米示踪平台技术,可以在小鼠模型中可视化进展性冠状动脉疾病发展中的危险模式。

危险模式:以老鼠心脏(横截面上)为例,该心脏严重磨损,因此在后续检查中可以看到其右心脏严重受损(右下角与左下角相比)。

这些血管疾病的级联包括血管炎症、血栓形成和随后的血管斑块的微小颗粒脱落,以及血管阻塞导致永久性损伤,例如心肌梗死。

为了显示危害模式,三个分子(配体)耦合到不同类型的全氟碳纳米乳液。它们分别针对炎症、急性和慢性血栓的部位。在那里,他们嵌入自己,并通过使用特定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19F-MRI)变得可见和可识别。

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识别出心脏病发作的高风险区域。这种情况发生在实验室诊断学或心电图中没有常规参数表明危险迫在眉睫的时候。研究小组发现,通过他们开发的“多色多靶点1H/19F MRI”技术,这些模式可以可靠地显示出来,而且是在梗死发生之前。只需要一次MRI扫描,它可以定位单个受影响的部位,并根据炎症、新出现的或晚期血栓的颜色区分它们。

因此,早期识别的易损部位在个体(小鼠模型)中可能是不同的。然而,重要的是,在每种情况下,这些地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大规模二次破坏。Flögel等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多靶点1H/19F MRI法”能够清晰地看到血小板粘附、免疫细胞浸润、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室功能严重恶化的整个恶性循环。